海报丨春潮涌动 奔腾黄冈
因為那些在價值觀系統裡相對優秀的人也很清楚自己在別人眼裡是高價值(擁有心理上的特權),人性面難免得意。
安倍稚嫩的印太構想只能暫時封沉,疏美親中的鳩山內閣上台。1972年尼克森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東京受此刺激,決定先一步與北京重建外交關係。
像白邦瑞這樣的國安官員,是美國對中交往政策的重要執行者,金融海嘯後「美國衰退」論帶來的檢討之一,就是這類反省意見開始帶動美國的戰略轉向。季辛吉是交往政策的總規劃師,白邦瑞是建設中國的大工頭。美國的對華秘密援助,為蘇聯崩潰添了不少稻草。白邦瑞當時已經有聯合國工作經驗,他被美國情報部門吸收,為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打聽聯合國蘇聯官員的意見。2007年第一次安倍內閣總辭,日印之間的關係來不及建立,澳洲更是迅速遠離日本。
金融海嘯後十年,全球沉迷於中國市場提煉出的經濟麻藥,反中戰略家只能扮演孤獨的先知。但就在金融海嘯五年後,大約與第二次安倍內閣同期,全球反中派意見漸漸抬頭。剛好相反:如果警察突然到處說「火力強大的販毒幫派」才讓人不安。
民粹主義者根本不必誘發恐懼,恐懼一直都在。如上一章說明,這個建議來自德國另類選擇黨的政治人物馬庫斯.富隆邁爾,時間是在二○一六年夏天。還有:為何警察突然來按門鈴?隔壁巷子發生什麼事了嗎?鄰近的市區呢?隔壁的村子呢? 民粹主義者從強化恐懼當中獲益。文:楊.路德維希(Jan Ludwig) 第2章 從何分辨民粹主義者? 在民主功能不彰的狀況下,示威抗議者越是自行主張代表普羅大眾,就越偏向民粹主義。
不是每個民粹主義者都像現任美國總統那麼自我中心,但是大部分都和川普有個共通點:他們自視為人民救星。想像一下警察來按鈴說:「您好。
他們喜歡描繪災難景象,說起「迫在眉梢的內戰」或是德國的衰亡。」其他人指的是:在德國就是那些政治對手,但主要指的是穆斯林、難民或一般外國人,在法國、匈牙利、瑞士和奧地利也一樣。不過按照富隆邁爾的邏輯,也不能把汽車鑰匙交給年輕人,因為根據統計數字,他們發生車禍的比例遠遠超過其他族群。西班牙必須在「民主和野蠻」之間做出選擇,「我們可以黨」的左派民粹主義黨魁這麼說。
如果我們執政,一切就沒問題。其他任何情況下,這個句子的意思和原本的意義卻不相同。我可以向您保證,您這條街上沒有火力強大的毒梟幫派火併。也就是只要不投票給我們,我們就活在極權之下。
」這種說法恰恰挑起人們顯然並不想要的:恐懼。也就是說:民眾要不選擇德國另類選擇黨(=政治進化),要不就發生革命(暴力轉變)
但以他的思考,和看「拳擊賽」或「舞台劇」等休閒娛樂相比,並不是那麼不合理的金額。他不參加聚餐、不賭博又不太出門旅行,他用錢的方式,讓我感覺這個人「相當注重自己」。
再次重申,這裡說的「喜歡」並不是指戀愛的情感。如果不和這樣的人共事,很容易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詢問對方「最近怎麼花掉一萬日圓的?」 如果不知道對方的LINE或其他聯絡方式時,又想要確認對方是否是自己喜歡的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對話」。當然,還有另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和他一起散步,能讓你更明確地了解對方。這裡指的是「跳脫」平常見面的家人、朋友、職場等生活圈,你會想到的人。偶爾,我也會有邊走路邊訪問採訪對象的機會,有時我也會邊散步邊思考事業或企畫的內容。
岡伸晃的回答是「壽司」,他的興趣是每週花兩萬日圓享用高級壽司,雖然花的比一萬日圓還多,據說,幾乎會花光他的薪水,這一點真是讓我難以仿效。只要每個人手拿智慧型手機,什麼都查的到。
我在旅行結束後,會檢視自己的LINE對話紀錄,再次確認自己「喜歡的人」。這裡的對象無關性別,只要是和他在一起就會讓你感到開心、或是喜歡這個人的生活方式,甚至和他呼吸相同空氣,都會讓你覺得很舒服,那這些都是你喜歡的人。
觀賞切魚、出菜這些小動作也很有滋味。透過這個提問,我就能知道對方是否理解自己的工作,還有對方是否對未來世界的走向有所關心。
也有Killer Question「讓對方容易開口講話的提問」的意思)表現出決定勝負的射門,觀察對方能否回答,也會成為我的參考,判斷自己是否「喜歡」這個人。思考未來的自己,這和出國有點相似。是不是真的「喜歡」?一起散步就知道了 問完殺手級的問題後,你就能了解許多對方的資訊。」 和岡伸晃同樣是30到40歲世代的人,很少會選擇成為壽司職人,但現在活躍的壽司職人,卻能夠讓國外客人也了解壽司製作的特別之處,這似乎給了岡伸晃很好的刺激。
文:竹下隆一郎 和有連結的人結成「團隊」 至今,日本社會有了大幅的改變,傳統組織架構被顛覆,個人不再受到頭銜或公司所限制,人與人之間能一個個串連。第一個殺手級問題是「你認為人工智慧會對你的工作或人生帶來什麼改變?」 以媒體業的角度思考,我可以預測到,未來的人工智慧能即時記錄採訪對象的內容,並寫成報導,人類記者的工作將不再有所保障。
聽到這個問題,我有朋友回答:「暑假去書店花一萬日圓買書,是我最大的樂趣。清楚了解自己喜歡什麼,並在喜歡的事物上投注金錢,同時能培養出自己深刻的洞察力。
要判斷自己是否喜歡對方,在散步時,配合對方的距離和呼吸,短時間內展開的話題和使用的詞彙,每一項都是能幫你判斷的重要因素。」平常要這樣說,可能不太容易,但開會結束後,試著跟對方說:「最後我還有些事想對您說,讓我陪您走到車站吧。
LINE朋友之間的對話也是一樣,關鍵在於要讓自己經常置身於「環境」之「外」。我也曾拿這個問題,詢問因工作而認識的節目企畫岡伸晃。另一個「殺手級的問題」是,「最近你的一萬日圓(按:約新台幣2700元)是怎麼花掉的?」一萬日圓絕對不是一筆小錢,可以吃還不錯的料理,就算拿來買書,也能買到好幾本。」或是在毫無進展的會議中,提出:「我們能去走走做些腦力激盪嗎?」請試著思考,說什麼話能「成為你們散步的契機」。
對我來說,這是必須和「喜歡的人」打好穩定的關係,建立關鍵人脈的時代,也是需要正視自己情感、熟知自己喜好,才能活躍和展現成果的時代。試著詢問對方,如何花錢?就能讓你看見對方的本質。
在那時,你想和誰在一起?想和誰一起看到未來?我想這是非常容易思考的問題。不過,我還有更簡單的方法。
從「當下」思考「未來」的角度看來,未來即為「外」。以金融從業人員為例,機器能夠更迅速回應顧客或貸款審核等工作,使得銀行行員的工作也會消失。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